
傣族的最重要的民族节日是什么和最具特色的美食是什么?
傣族最重要的民族节日是泼水节。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参与这活动当中,因为傣族人民认为水是神圣的,具有洗涤心灵的作用,除了泼水外还有浴佛,放高升,跳孔雀舞,赶罢,放孔明灯等习俗活动。一般在农历中旬期间。特色美食有菠萝紫米饭,就是先把菠萝肉挖除再将食品放入菠萝里,然后放到锅里蒸熟而成。
香茅草烤鱼就是将鱼杀好洗净撒上盐,辣椒粉等必要的作料然后香茅草包裹放到火炭中烧烤到熟,香气扑鼻,闻之不舍,食欲大增。
傣族的特色美食是竹筒饭还是打糕?
傣族最具特色的饮食是竹筒饭。
2、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饭又称竹筒饭,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钟后,用火烘烤而成的。吃时,捶打竹筒使之变软,竹筒内壁的竹膜便贴在饭上,用刀一剖两半,香竹饭便脱竹而出,香气浓郁,饭软而细腻。还有独具特色的菠萝紫米饭,其味清甜可口,并有补血润肺之功效。
云南傣族10大特色美食:火烧干巴、菠萝饭、烤肉、过手米线、牛扒呼、腌菜大烧、竹筒饭、手抓饭、木瓜鸡、傣味烤鱼其中竹筒饭又称为香竹饭,是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道传统美食。
傣族的特色美食是竹筒饭,云南的傣族生活在云南西南边陲一带,边疆不但竹子种类繁多,民族竹文化也极为丰富,砍下竹筒,将泡好的米装入其内,并加入适量的水,用鲜芭蕉叶将筒口塞紧,放在火上烧烤,当竹筒表层烧焦后,筒内米饭即熟,米饭被竹膜包裹,米粒香软可口,清香扑鼻,堪称一绝。
而打糕,是朝鲜族风味面食。距离一南一北,与傣族毫无关系。
傣族竹筒饭!
云南傣族竹筒饭是融糥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是云南民族美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主要流行于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普洱地区、临沧地区等等
竹筒饭又称为香竹饭,是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道传统美食,也是一道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绿色食品和生态食品。每逢有贵客盈门或是重要节日,傣族人家总会奉上一道竹筒饭,以招待客人。在傣族人看来,竹筒饭是对客人最大的尊敬和最热烈的欢迎。

傣族美食来源?
因为他们经常到远离村寨的野外从事劳动,回来吃饭不便,常在野外就餐。另外,他们吃饭不善于用筷子,而惯于用手捏饭吃。因此糯米饭正适合于他们的要求。与野外就餐应运而生的菜肴,如酸肉、烧鸡、喃咪、青苔松、干鳝鱼、竹筒饭等,可以在家做好或野外生火不用锅便可制作,佐餐十分方便。又由于常吃糯食,不易消化,吃酸性食物能助消化,难怪其他族称他们为“酸傣族”。傣族人认为,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昧。他们在远古年代就学会了水碓舂米。由于与居住的环境有关,傣族人食蚂蚁、蜂蛹、酸笋、火雀和腥味食品(如鱼、鳝鱼、螺、青苔、牛肉),反映了他们适应环境就地取材的聪明才智。
饮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食糯米。喜酸味及烘烤水产食品,嗜酒,喜嚼摈榔。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饭又称竹筒饭,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钟后,用火烘烤而成的。
2、吃时,捶打竹筒使之变软,竹筒内壁的竹膜便贴在饭上,用刀一剖两半,香竹饭便脱竹而出,香气浓郁,饭软而细腻。还有独具特色的菠萝紫米饭,其味清甜可口,并有补血润肺之功效。
3、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就餐,用芭蕉叶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青苔松即可进食。肉类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善作烤鸡、烧鸡,喜欢吃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常吃的蔬菜有***、萝卜、笋和豆类。
4、傣族也食昆虫。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捕蝉是在夏季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家后入锅焙干制酱。
5、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篾穿起来待用。做菜时,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然后加盐搅拌,用糯米团或腊肉蘸食,味美无比。
扩展资料:
1、傣族民间乐器有嘎腊萨、玎、筚、多洛、象脚鼓、铓、排铓和傣镲等。
2、傣族的特色乐器葫芦丝是舌簧乐器,用循环换气法能持续发出五度音程,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在月夜的竹林或傣家竹楼里,能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而吹出的颤音尤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著名的作曲家施光南创作出《月光下的凤尾竹》乐曲,使葫芦丝音乐风靡大江南北。
3、象脚鼓因鼓身形似象脚而得名,常与铓锣、傣镲组合在一起,广泛用于歌舞和傣戏伴奏。嘎腊萨是竹制、吊桥形的敲击体鸣乐器。
4、玎是弹拨弦鸣乐器,傣族青年恋爱时经常弹奏,有“爱情乐器”之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