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女子风俗?
1、成丁礼:藏族女子至十六七岁便要择吉日举行成丁礼仪式。这天家长要请一位生年属相好、父母双全、有福气的同龄女性,给姑娘梳两条辫子(卫藏地区的***都梳一条辫子,成年后就改梳两条辫子,带"邦典",表示到了成婚年龄),戴上"巴珠"头饰,围上"邦典"彩裙,然后由父母、亲友及来宾向姑娘献哈达表示祝贺。
仪式结束后,姑娘在三四位亲友陪同下,前往寺庙朝佛,回来后摆宴招待亲友来宾。成丁礼之后,姑娘就可心参加男女之间的社交,并可行婚嫁之事。
2、婚俗:一夫一妻制是藏族主要的家庭形式。***在民主改革前经济落后,为防止财产分散,曾存在过一妻多夫、兄弟共妻、姐妹共夫等婚姻现象。一夫多妻制的情况多发生在上层家庭,即领主、土司通过联姻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藏传佛教中的黄教严禁僧人娶妻,而其余各派的僧人则可以结婚。藏族婚礼仪式独具特色。
婚日一早,鸡刚叫头遍,新朗家的舅舅及亲友数人至女方爱迎亲,新娘由亲戚女伴陪送。男家村邻每家赠送一桶清水,从门前依次排成长龙,最末一只桶旁,男方主人放置若干茶包,茶新娘下马踏用,以此祝福新人生活美满富足。新娘下马后,由送亲人在每个桶上放一条哈达以示对村邻的感谢。新娘进门前,男方亲友用柏树枝蘸水扬洒,有时还撒麦子,据说可祛魔除邪。入室后,新郎家长向新娘捧敬一碗牛奶,祝他们爱情真挚纯洁。主婚人将一条哈达抛挂中柱,讨求吉样。继而由主婚人念颂词向新人祝福,然后众人庆贺嬉闹,尽歌酣舞。
新人床上铺一洁白毡子,上用青稞、小麦画上吉祥图案。新娘在男家住一日或三日后返回,有的地方新娘要数月后才到男家,开始夫妻生活。
***人有什么习俗和生活习惯?
藏族同胞特别重视“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
藏族男女特别讲究饰物,饰品的质地有银、金、珍珠、玛瑙、玉、翡翠、珊瑚、琥珀等等,广泛运用于头饰、发饰、耳环、项链、腰饰和戒指。
(3)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是长袖、宽腰、长裙、长靴。这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
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作棉被抵御风寒;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所以,脱掉一只袖子的装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 。
***人有着独特的习俗和生活习惯。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每天会进行祈福和念经。他们喜欢穿着传统的藏袍和长靴,女性则喜欢戴着银饰。
在饮食方面,他们以牦牛肉、青稞、酥油茶为主食。
他们热爱舞蹈和音乐,常常在节日和庆典上表演藏族舞蹈。此外,他们也喜欢举办***、射箭等传统体育活动。***人注重家庭和社区的团结,重视亲情和友情。他们热情好客,对来访的客人表示尊重和款待。总的来说,***人的习俗和生活习惯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宗教信仰、传统文化和社区意识。
拉萨传统节日“沐浴节”都有什么特殊的习俗?
"沐浴节",藏语称为"嘎玛日吉"(弃山星,即金星),在***至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据藏文历书记载:弃山星半年昼出,半年夜出。在***地区藏历7月至8月初肉眼能看见此星,传说经此星光照射之水均成药水,所以弃山星出现之时,洗澡活动便进入***。传统习俗中,沐浴的最佳时间是在晚上金星升起之时。藏族民众认为这一时期的水比"圣水"还灵验。而现在,沐浴时间变得相对宽松,从早到晚到河边沐浴的民众络绎不绝。
从科学角度分析,沐浴节期间的***河水能祛病也不无事实根据和科学道理。***冬春奇冷,古时人们日日以皮袍或厚氆氇裹身;因怕得罪地方保护神和水神等迷信思想的左右,很少有人敢下水沐浴。恰恰是沐浴节的存在,给了人们,尤其女性下水洗除污垢的机会。虽然在深秋夜浴水凉切肤,但对长期生活高寒地带的***先民来说,也不是无法承受之举。连续七夜沐浴,除了能洗去他们身上的污垢之外,还能增强身体对致病菌的抵抗力。因此,***天文历书便有了这样的记载:“初秋之水有八大功德: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喝下不伤腹。”
随着人们对科学领域的逐步探索和对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现在的***人不再依靠沐浴***河水治病了,也不需要到***河中洗澡了,但沐浴节还是被现代人作为一种传统习俗传承了下来。尽管少了些许神秘色彩,但多了几分安逸和惬意,在浩瀚的藏文化宝库中留下了的不可或缺的一页。
***订婚习俗?
求婚——这是必须经过的第一道手续。求婚之前先卜合属相,再送哈达给对方家庭正式提出求婚。
订婚——双方同意婚事,便派人选择黄道吉日,起草婚约证书。婚约证书一般请有才华能诗文的人起草,内容是写男女结合、互敬互爱、互相体谅、孝敬长辈、品德应当高尚,等等。这种婚约,是用诗歌形式写的,可以朗诵。
订婚这一天,男方要送给女方家中老少尊卑,每人一条哈达,并要送给对方父母养育女儿的“奶钱”。对方准备好茶酒招待来人。双方代表进入正厅依次入座以后,主人家端上“切玛”,敬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