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底带年过半百但身体健康的父母去东北6~7日游,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如果您是南方人第一次在12月份来旅游,正能感受东北应该有的氛围,体验大火坑,大锅炖,冰天雪地,雪景温泉,但是如果您带着父母出行以下几点和几个推荐线路您可以参考一下,一个东北人的自诉。
首先冬天来东北旅游应该注意什么?
1,一定要注意保暖,在东北12月份除了辽宁的南部一般地区的温度都在零下20度以下,老人建议穿羽绒服,里面加保暖衣物。
2,不建议老人去滑雪场,即使初级的雪道速度也是比较快的,而且由于长期的碾压比较硬了,容易发生危险。
3,老人要穿登山鞋或是胶底棉鞋,防滑一些,在东北路上冰比较多。
4,不建议东北冬天登山,虽说长白山全年开放,但如果去,一定要提前看天气预报,天气不好的时候会封山。
东北冬天建议去哪里玩
1,辽宁的冬天不是特别的冷,在辽宁可以泡一泡温泉,吃一吃渤海湾的海鲜,辽宁的大连,丹东,营口都是不错的旅游城市。
2,吉林可以看一看雾凇,到长白山转一转,一定要提前看好天气,北坡、西坡都可以上去,注意安全,这个季节人比较少。还可以去看一下查干湖的冬季捕捞,不过这个要看具体时间了。
3,一路北上黑龙江正经的东北天气,可以去哈尔滨看冰灯,吃红肠,还可以看一下哈尔滨的教堂。雪乡也可以去体验一下,正经的东北大炕,大锅炖,看一看一米厚的雪景。
4,如果要去滑雪,东北的北大湖、亚布力都是全国有名的滑雪场,配有专业的比赛场地,高山滑雪速降,这个真的需要一些技术,如果是初学者就体验一下爬犁,雪地车的乐趣吧,安全系数高一些。
5,体验露天温泉,在雪地里泡温泉,东北的特色。
其实东北在冬天的***项目还是挺多的,12月也是东北最冷的季节了,东北人还是比较实在的,提前做好出行攻略,带着父母好好的玩一玩吧。
关注我,在东北旅游有什么不明白的随时评论给我,带你玩转大东北。
其实东北那边在冬季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冷,至少我们团队的绝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去年我们从四川出发过去,带了一些目前看来也比较“高科技”的保暖装备,几天的游玩实际并没有怎么用上。
四川这边天气室内室外一个样,所以北方人到四川来,反而觉得特别冷,而东北因为供暖常态化,室内的舒适度确实比我们四川好得多,但室内外温差十分明显。
我们团队中六七十岁的队友不在少数,健康状况普遍较好,有的还是冬泳队员,去北方主要就是感受冰窟窿游泳的。
给几个建议:
一、防滑很重要,网购一双中筒加绒防滑雪地靴附加一副冰爪很有必要。老年人毕竟还是尽量避免摔跤。
二、保温措施好,我们穿了冬季常穿的加厚保暖羽绒服和羽绒裤,内穿保暖内衣。出门时需要穿戴加绒加厚的护耳、护脸帽和围脖。
三、排除如心脑血管疾病。
不知道您是哪里人,但12月底到1月份还是不建议带老人去东北旅游。
现在的东北像长白山、雾凇岛基本都在零下20℃左右, 到1月份三九天是最冷的 ,在零下30℃以下, 有时会达到零下40℃。
冬季心血管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另有数据表明,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我国老年人发病率及死亡率比全年平均数高出4倍之多。 可见这样的气候对中老年朋友尤其不好,过于低温极大概率会诱发或加重一些疾病。眼下已过小寒,正值数九寒冬中最冷的阶段,气温极低,老年人抗寒能力差,人体的防御功能也濒临最低点,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在此时最爱发病。
冬季天气寒冷,不是很适宜6、70岁以上的老年人外出旅游,应该首选气候比较温和的地方,景点较为舒适休闲的,比如海南三亚、凤凰古城,广西北海,云南昆明,福建厦门等地就非常适合带老人去旅游。
希望我的建议能帮助到您,谢谢。
12月东北最适合吃的青菜?
1、***
***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便于储存,是“种一季吃半年”的蔬菜,被称为“菜中之王”。
2、红薯
冬天一来,街头最受欢迎的小吃,莫过于热乎乎、香喷喷的烤红薯。红薯味道甜美,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以及钾、镁、铜、硒、钙等多种矿物质。
3、萝卜
中国人民间有说法:“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中医认为,人体“阳气在里,胃中烦热”,性甘的萝卜有助解除烦热,养护脾胃。
12月吃***,萝卜等蔬菜。好首先鼓励选择新鲜和应季蔬菜,以免储存时间过长,造成一些营养物质的流失。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多种蔬菜食用,应特别注意选择深色蔬菜(如深绿色、红色、桔红色、紫色蔬菜),使其占到蔬菜总摄入量的一半。
2022.1.12明日猪价屡创新低价养殖户受不了,东北这次能否领涨?
2022.1.12明日猪价屡创新低价养殖户受不了,东北这次能否领涨?
这一轮肥猪价格的下跌,导致国内大多数地方肥猪价每斤低于8元,在7元左右波动,这也许是猪价迎来涨价的“黎明前的黑暗”吧,在常规年份下,春节期间物价是最高的时间,在一年中,春节期间是肥猪出栏最集中的季节,也是猪肉消费量最高季节,猪肉价格是一年中最高的时间,在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置备年货,每家每户都必须购买一定量的新鲜猪肉,各个地方都有利用猪肉制作各个地方特色食品的习惯。我们南方地区的传统习惯就是制作腊肉和灌制腊肠,进入腊月份后没有饲养年猪的就提前购买猪肉制作腊肉和灌制腊肠,农村饲养有年猪的一般在春节前几天屠宰年猪,腌猪肉、熬煮油、做坛子肉。在春节前,外出打工的或者工作的都要返回老家过春节,在春节前是每家资金最充足的时间,辛辛苦苦一年,或多或少赚了一定的钱回家过年,因此购买物品很少砍价,造成商品价格比平常高。
近几年猪价比较诡异,旺季不旺,该涨价的季节没有涨价,一个劲地持续下跌,从年初开始一直下跌,按照往年规律,冬季是制作腊肉、灌装腊肠以及集中备货的猪肉消费旺季,今年人们一反常规规律,不是在腊月份制作腊肉,而是在去年10月初当猪肉价格跌至近三年来的低点提前制作腊肉和灌装腊肠,以及食品企业的囤肉,应该制作腊肉和灌装腊肠的都居民已经提前完成了,这导致了旺季消费需求的分散和透支。
今年的肥猪价从年初开始下跌,曾一度跌破每斤5元的价格,***实施了收储***,在十月份启动新一轮肥猪收储后,适当提高了肥猪收储价格,养猪人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猪价的回升,大多数地方肥猪价格回升到每斤8.5元左右,一些地方突破了10元。肥猪价格总算进入了生产成本线以上,但是好景不长,猪价回升不到一个月又回到下跌状况,由于肥猪价格大涨,超过生产成本,肥猪出栏量增加,一是十月份肥猪价格的回升比较剧烈,一些养猪人一反往常恐惧心理,囤积不销售,等待肥猪价格的继续上涨,期望赚取更多的利润,由于囤积不售,肥猪出栏量减少,猪价大涨。价格持续回升后,养猪人又担心价格回落,匆忙大量出栏肥猪,造成猪价下跌。二是生猪散养户养殖的肥猪传统上大多数是要在农历腊月份中、下旬出栏,去年十月份猪价回升,已经超过生产成本线了,这些养猪人担心猪价在腊月份会下跌,因此提前大量出栏肥猪,这样造成市场猪肉供大于求,因此猪价下跌。三是大量的收储猪肉和进口的冷冻猪肉上市。四是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量减少,有可能是由于去年猪肉高价时期,消费者已经习惯当时的替代品牛肉、羊肉和鱼类等肉类,况且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都是国外品种的白猪肉,喂以配合饲料,不排除在饲料中添加有抗生素,猪肉的食用味道越来越差,有腥臭味,越吃腥味越重,现在购买和消费猪肉的消费者是减少了。
春节前,猪肉价格会涨价的,通常情况下在农历腊月十五后购买猪肉的消费者会大幅度增加,现在大多数外出打工的人正在回家的路上,许多人的收入还没有到手,一般都是在腊月二十号左右后家家户户就开始置备年货,每家每户都会购买一定数量的新鲜猪肉,所以进入十五号后就进入了新一轮猪价回升的阶段,这次东北地区有可能引领国内肥猪价格的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