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特色美食 ,满足特色美食的句子

  1. 满族都有哪些特色美食?
  2. 满族有哪些传统美食?

满族都有哪些特色美食

  菜包子:春、夏、秋满族农家常做的主食之一。什么面做皮都行,什么菜都能做馅,就连春季的各种野菜也行,用热水焯了后再凉水投,切碎拌入佐料,有肉更好,无肉拌鸡蛋也行,光拌豆油、猪油也行,包完用锅帘蒸熟即可食用。  花花饼子:即菜饼子。用小米面或苞米面等与各种菜末合在一起烙成的饼子,即花花饼子,成品黄绿相间,很好吃。  黏火勺:即黄面饼子。是满族人家三季忙时的主要食品。制法是:先将黄米拉磨成面,再烀小豆或芸豆做馅,用油锅烙成饼子即可食用。  黏豆包:同黏火勺制法相同,只是包成豆包用锅蒸熟蘸猪油和白糖食用。  高粱米面饺子:高粱米面用热水烫了有筋道,可以用来包菜馅大饺子吃。  菠萝叶饽饽:一般在农历六月初六日吃,***摘山上菠萝叶子(二年生最好),擦净叶上白毛,抹上豆油,铺上黄面,中间夹豆馅,可手一合即成,装满锅烧开捂一会,食时蘸荤油、白糖。

满族有哪些传统美食?

满族的饮食习惯一方面与汉族有相似之处,如吃大米、小米、面食等等。另一方面仍有自己的特点,如喜吃甜食、过节时吃“艾吉格饽”(即饺子)等。还保留了饽饽、酸汤子、萨其玛、火锅等有民族特色的食品。

(1)萨其玛

满足特色美食
,满足特色美食的句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萨其玛是满族传统风味糕点。“萨其玛”是满语,汉语叫金丝糕、蛋条糕。“萨其玛”一词,最早见于清乾隆36年(公元1771年)大学士傅恒等所编的《御制增订清文鉴》一书:“萨其玛,把白面(指用鸡蛋和好的)经芝麻油炸后,于糖稀中掺和”。 因为这种食品在制作过程中的最后两道工序是:切成方块,随后码起来。“切”字在满语中是“萨其非”,“码”字在满语中为“玛拉穆毕”。由此观之,“萨其玛”一词,是提取了这两个词的主要成分,缩写而成的。

(2)酸汤子

“酸汤子”是在满族众多的风味饮食中,人见人馋,过“口”不忘的一道美食。将玉米用水泡涨后,用磨磨成糊状(俗称水面),放到微有酸味时做汤吃。“酸汤子”最大特点是爽口、调胃、营养丰富,有通脾健胃、消乏解渴之功效。

满足特色美食
,满足特色美食的句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白肉血肠

白肉血肠是东北十分受欢迎的地方菜,它的特点是:肉香满口,鲜而不腻,红白相间,色彩艳丽。把片好的白肉和切好的血肠,加酸菜丝,下到肉汤或鸡汤中,调好烹熟即成。这道菜做法简单,口感鲜美,既可待客,也可家常食用。

(4)酸菜

满足特色美食
,满足特色美食的句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没有新鲜蔬菜,满族民间常以秋冬之际腌渍的大***(即酸菜)为主要蔬菜。酸菜可用熬、炖、炒和凉拌的方法食用,用酸菜下火锅别具特色。配菜也可用来做馅包饺子。东北地区的满族,每户腌渍的酸菜一般可以吃到第二年春天。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肴。

(5)饽饽

饽饽是满族平时和节日的主要食品。饽饽是用粘米做成的。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和粘糕饽饽等。满族的饽饽很耐饿,携带方便,风味独具,至到今天仍是颇为风行的食品。

(6)驴打滚

“驴打滚”是个汉语名称,但它是满族人的传统食品。满族人称它为“飞石黑阿峰”,也就是粘米面糕,豆面糕。其优点是消化的慢耐饥饿。因为满族及其先人们,其***生产和游牧的生活方式决定他们长年奔波在深山老林,或远离村庄,为避免挨饿,喜欢吃耐饥的粘食。就是把黄米面用水和匀,中间裹红豆冰糖馅卷成卷蒸熟,再将炒熟磨细的黄豆面放在笸箩里,将蒸熟带馅的黄米面糕,放在豆面上滚动,然后切成段即可。这种面食最后制作时,确实像毛驴打滚一样翻来滚去,才能粘上***的豆面粉,称其为“驴打滚”,可谓形象逼真。

你好!我是东北厨子大鹏!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满族的传统美食大概有:

1:驴打滚

2:小肉饭

3:布缩衣(酸菜白肉)

4:煮饽饽(饺子)

5:酸汤子

6:豆干饭

7:豆糕

8沙琪玛

9:酸菜火锅

10:虎皮肉

11:炸豆腐

12:湖米奶茶

13:炒雪花(炒豆渣)……

我所能知道也就这些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96167400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jwyebd.com/post/1704.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